1.團體環境、多人環境
除了前述part1 part2的方法
我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那時剛好蒲公英聽語協會有舉辦社青分享電子耳心得的活動
透過這樣的活動認識很多的電子耳朋友
互相交流復健的經驗與方法
後來該協會有開辦英文課程
我也有報名參加
這個英文班是特別針對聽障朋友設計的
採小班制教學,老師會依照個別學生狀況放慢說話速度
確保我們能夠跟上學習
老師也會特別安排同學間的對話(例如A同學說,B同學聽完後要做回應)
復健之餘,還能加強英文能力,一舉兩得
2.無人陪伴復健方法:有聲書、真人語音、字幕影片
有時候,家人剛好有事,或者那天要安排自主訓練時
可是,自己唸給自己聽可能會很無聊
後來我發現HyRead ebook臺北市立圖書館有聲書資源還蠻多的(也有適合兒童的喔)
一個月可以借閱六本(看各縣市)
方法也是一樣的,
我們試著不要看書上的文字,先聽聽看有聲書播放的內容
看能聽懂幾成、以及書上的概要是什麼?
然後在對照書本內容,將聽錯的語意或是句子特別註記下來加強練習
接著再反覆聽第二、三次等
讓大腦及耳朵能夠適應該詞彙的音調與聲音
缺點就是沒辦法調整速度、且大多都有背景音樂
真人語音
以下為ptt版:newasus文章節錄,感謝提供
練習聽講話聲,一般要以真人講話為主但是真人終歸沒辦法一直練習,
這時可以以電腦語音為輔像是Google翻譯就有朗讀功能。
或者是用像Balabolka之類的朗讀軟體(這個軟體可以調速度和音調,可以練習不同音色的人聲。雖說速度調太慢的話聽起來會很怪)
然後一開始練習要以”單詞”為主,且要多次重覆我找了一份”常用詞彙表”放進朗讀程式裡一直聽另外就是聽像”琵琶行””長恨歌””孔雀東南飛”等詩詞作品(雖說聽這些練習的效用比常用詞彙表要來得低,但是比較不會累) 程式的聲音聽多了會很想睡且練習效果會降低所以還是要以真人為主 載點:Balabolka軟體(免安裝)
字幕影片
以下為ptt版:newasus文章節錄,感謝提供
我之前說過可以用電腦去輔助聽力,
我找到了一個好辦法:youtube上找演講。TED x Taipei
有些演講有放字幕,這些就是很好的聽力練習管道,
而且還可以順便吸收到許多知識。(但是要挑一下,有的講者咬字清晰、語調清楚,這種就很適合拿來練習。有的口齒不清、速度過快,這種就不適合)。
例如:我們的島 消失的國界 台灣演義
針對上面我補充一下我如何使用:
我是在後期才聽TED、李四端的雲端世界
這裡頭有分段精選 好處是每個主題都是8-9min可三四天聽一段就好,
在聽影片剛開始我覺得沒字幕聽會挺困難的
建議先不要節目類型,(因為速度快、有背景音樂、專業術語多、用字比較不口語化)
可能要找日常生活對話或是針對外國人做的中文教學影片
再來慢慢進階到節目類型
或是從氣象報告(比較生活化)開始
(每天講的用語都是那些氣象的用詞 重複性高 很好上手)
另外上述四種節目
在主播講前言時通常是最清楚的時候可以把握把這段練習
因為接下來介紹主軸時幾乎會有背景音樂、環境收音
不建議從後面開始練習
目前想到的就是這些
另外本站提到的所有復健資源(點我)我有統整放在部落格裡
之後有其他的會在補充也歡迎大家分享給我👏
最後祝福正在復健的你也繼續加油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