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術後開頻的時間不一定,我聽說有些人是不到一個禮拜就開頻了, 我是經過兩個禮拜左右)
開頻前廠商會來跟你確認所購買的電子耳配備
是不是很多!!!
每一項耗材都動輒數千元,後續絕對要好好善待電子耳阿!
開頻的部分是聽力師會負責,他會給你時間心理準備
準備打開頻道時會提醒一聲
我還以為會有電流的感覺,會被電一下之類
結果完全沒有!
剎那間!對!就是有聲音了!!!
身旁的人開始講話,我試著去聽,有聲音但是聽不懂!
有點奇怪?可能是因為太久沒聽到聲音了?(註:從聽力變重到開刀中間大概歷經快半年)
聲音質感聽起來也很陌生! 電子耳聲音?(點我)
電子耳有很多頻道,一開始電流不能開太強
會分階段看情況慢慢調整
(註:回診調頻的頻率
先以一個月為基準調頻三~四次→ 三個月基準三~四次 → 半年調頻三次 →穩定後 一年一次)
每次在台大醫院調頻時都要測試林氏六音,
也會不斷測試每個音頻是否聽起來會感到不舒服
聽力師會教你怎麼復健以及回去可以做些甚麼
對了,
剛開始調頻時一切看起來還好,
經過後面數次的調頻,
可能因為電流越開越強而導致眼皮跳動
不過這個部份要看個人的體質
接下來就是漫長復健的開始....
記住,復健能幫助你聽到多少的程度每人不同, 但未積極復健肯定無法發揮電子耳的效益!
準備期
在成人復健方面我覺得資源比較少
大部分的醫院都只收兒童的部分
當然經過指導,成人自主訓練也是可行的
(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醫院有開成人電子耳復健了)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地方在同期會有很多人排復健課程
所以開頻後才去問可能會排不到或延後排課
建議在術後到開頻這段時間先去找資源或是預約
以便開頻之後銜接復健
開頻第一天~初期
記得那一天回到家中
辨認完林氏六音
再來察覺環境純音
像是在家中會有流水聲、沖馬桶聲、電風扇運轉、刷牙聲、揉塑膠袋、撕膠帶...
這些都是以前戴助聽器沒聽過的
尤其是高頻的部分,走進大自然,第一次聽到蟬叫、鳥叫聲感覺太特別了!
(註:個人覺得高頻部分是跟助聽器差異最大的地方)
沒多久會發現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
對聲音一切都太驚喜了,但也很敏感
因為初期還不習慣,
只要輕輕碰撞碗筷我都覺得很吵,惱人的感覺!
不過這樣子的感覺後續會慢慢改善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